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天开园,下一个中关村? 环球热点

发布时间:2023-04-28 20:11:05 来源:AI蓝媒汇

新的创业创新热土。


(资料图片)

来源|AI蓝媒汇

ID:lanmeih001

作者|叶二

编辑|魏晓

无论是位于南开区的八里台,还是位于津南区的海河教育园,北望是实事求是,南望是公能日新,一墙之隔的近邻关系,说的正是天津的两所知名985高校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

不同于清北复交的彼此较劲,很多在天大南开求学的学子,倒是将两者的关系形容为一对情窦初开的恋人,相亲相爱。

过去一同跨越世纪,现今更是携手走向未来。

就在八里台校区,沿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交界线往西延伸不远处,一片被蓝色围挡围住,总共1.1平方千米的区域正在开足马力动工。

这里,正是天开园的先导区。

新时代浪潮下,在顶层设计中,天津被赋予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这一使命。

依托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众多高校资源的天开高教科创园,正是天津市推动自主创新与原始创新的关键支撑和主要平台。

按照规划,天开园以南开区环天南医大片区为核心区,以西青区大学城片区为西翼拓展区,以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片区为东翼拓展区,在功能上形成以研发孵化为主的“一核”和以研发转化产业化为主的“两翼”。

高校,是创新的源泉。

无论是旧金山的硅谷,还是北京的中关村,都是高校科教产业孵化集群效应的典型代表,在过去三十年的互联网时代,分别于大洋两岸高唱主角。

现在,天开园设立。

可以预见,随着高校创新资源与产业应用的融合连接,这里也将成为新的创业热土、创新前沿。

接下硅谷中关村的接力棒

很多美好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改造世界的奇思妙想,如果追溯源头,往往萌芽于高校象牙塔。

1995年,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在斯坦福大学相遇。在成为朋友后,他们发起了一个斯坦福大学内部的半学术半实验的科研项目,旨在通过更优的规则与算法(即早期的Page Rank)来提升搜索引擎的效率。

这正是谷歌的雏形。

2003年,在哈佛求学的扎克伯格,每天都喜欢在自己宿舍里鼓捣些计算机。

9月,他做了一个叫Course Match的程序,学生们可以用它轻松查看别人的课表,也可以看到某一门课的选课名单。10月,他开发了一个叫Facemash的网站,干啥的呢?选“校花”和“校草”。再之后,便有了Facebook。

类似的故事,也在国内的高校不断发生。

1999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宿舍楼,陈一舟一脚踹开了王小川的门。ChinaRen到搜狗,再到现今火热的AI大模型,王小川波澜壮阔的互联网创业史就此拉开。

甚至在那段互联网创业浪潮中,背靠清华北大,坐落于中关村东路附近的华清嘉园,成为了国内互联网发展史上最显赫的存在。

王兴的校内网曾租在13号楼805,吴世春的酷讯曾经租在11号楼1706,宿华和程一笑曾经租在7号楼305……穿过小区的格子衫海洋,你知道这些人很可能就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正如旧金山有硅谷,北京有中关村,正如车库中走出来的谷歌苹果,华清嘉园也走出了美团快手,故事都是如出一辙——始于高校、创于周边、成于生态。

这一路径为什么能在过去三十年,深刻改造世界,引领技术革命,其实道理很简单,最具活力且丰富的创新创意资源、人才精英汇聚、还有低廉的启动资金成本,再加上时代风口,创业梦想也就有了最为牢靠的支撑。

现在,接力棒交到天开园手中。

清北之于北京,天南之于天津。

据了解,天津科教资源丰富,聚集了国家级院所和国内高水平研发机构超过170家,拥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4个,普通高等院校56所,在校师生70多万人。仅在天开园核心区,就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3所“双一流”高校,人才汇聚,他们将成为创新成果、科研成果转化的主要输出源头。

启动资金方面,除了高校周边原本的价格优势之外,天津市还发布了支持天开高教科创园高质量发展的34条政策,以及17套相关政策的实施细则,全维度多层次的支持创业创新。

尤其是资金扶持上。比如每年安排不超过1000万元资金,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大学生在园区创办企业给予0.5万元至1万元一次性创业奖励,符合条件的还有租金物业等优惠政策;比如设立一定规模的天开园创业种子基金,用于投资扶持园区内初创种子企业等等。

最后就是时代风口了。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宏观层面,党的二十大对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了新的顶层设计,为天津一体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天开园提供了遵循和机遇。

市场层面,产教融合,大势所趋。尤其是天津本土产业基础雄厚、升级需求旺盛,将高校创新与城市产业连接起来,想象空间无疑非常巨大。

事实上,市场已经给出了热烈的响应。

据了解,仅南开大学目前便已有27个入驻项目,涉及信创、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在理想愿景中,继硅谷、中关村之后,天开园或将成为新时代下高校创新产业生态的又一典型。

留住人才,招揽人才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这个出自于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的一句话,正是现实社会中最为真实的注脚。

人才是发展的基石,尤其是科技创新领域,更是发展的根本,一旦缺乏人才支持,压根就无法运转。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天开园的底层逻辑,聚焦的正是人才。

对于天津来说,一个很尴尬的现实是,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毕业生选择留津发展的比例相对偏低。在天津求学,在北京发光的人生经历,屡有发生。

人才流失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土壤不够肥沃,环境不够充实。无论是科创服务资源,还是就业岗位上,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应运而生的天开园,能够补足这一短板。

首先便是在留住人才,留住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人才上发挥作用。

天开园针对高校师生科研以及创业的扶持,鼓励并资助校友创办科技型企业,还有组织校企对接活动,推动高校每年走进千家企业等,都是为了让本地高校人才有丰厚宽广的发展空间,成就自己的梦想人生。

再者,更是能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入津。

图据津云

天开园的视野不只是是服务高校科研,更是要成长为天津市科技创新策源地、科研成果孵化器、科技服务资源集聚区的“希望热土”。

这意味着,引入国内外高端人才,自然而然。

为了吸引人才,天开园可谓是不竭余力,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扶持。

比如为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次性50万元至100万元奖励资助;为园区内工作、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才提供为期3年的人才公寓,按照天津市廉租房标准收取租金。其中,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免费入住;对选择不入住人才公寓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采取前补助方式分别按照5000元/月、2000元/月标准给予3年房租补贴等等。

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都是诚意满满的招揽。

这些留下以及聚拢而来的人才,将汇聚成为一股全新的力量,以他们的专业学识、创新精神、创业理想,为天津带来全新的活力。

如此,天津成为创新之都,也就有了足够资本。

今日话题

对于天开园,你怎么看?

来评论区我们聊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