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左茂轩上海报道
4月17日,在上海车展开幕前夜的ID.night上,ID.家族第一款纯电动轿车ID.7完成了全球首秀,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一汽-大众ID.7 VIZZION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此外,上汽大众ID. NEXT概念车也首次亮相,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是大众集团全球最大的市场,约占其全球总销量的四成。大众也是在华燃油车销量最高的企业。不过,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电动汽车赛道,大众还未能延续燃油车时代的优势。
4月23日,大众汽车集团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纯电动汽车交付数据显示,一季度,大众汽车集团共交付14.1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42.1%。其中,7成销量来自欧洲,达9.83万辆,同比增长68.1%。美国市场增长迅速,交付量同比增长98%至1.57万辆。不过,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交付量下滑了25.4%,仅为2.15万辆。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一季度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零售量为89.37万辆,照此计算,大众集团在中国纯电市场的市占率仅为2.4%。
作为中国燃油车时代的市场霸主,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燃油车,大众的转型压力是巨大的。
大众品牌ID.系列,是推动大众在华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增长的关键。
大众对于这款被称为“电动帕萨特”的ID.7寄予厚望,大众希望其能够延续大众帕萨特、迈腾等经典车型在B级家轿市场的地位。
此外,新近上市的上汽大众新途岳也登陆上海车展。新途岳搭载了10.25吋全液晶数字化仪表和12吋悬浮式中控双大屏组合、IQ.智慧车联等一系列科技功能。
“ID.7 VIZZION和新途岳都彰显了大众汽车油电并重的战略路线。”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表示。
4月18日,孟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今年前两个月ID.系列产品的销量并不太理想,但2月到3月环比实现翻倍增长。预计全年ID.系列产品销量将有所增长,但暂时无法披露具体的增长目标。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导致中国汽车市场秩序的大调整,但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强调,大众汽车在电动汽车时代仍有信心在中国复现以往的辉煌。
“在未来两年左右,可以看到大众汽车的新面貌。中国对我们来说就是本土市场,在发展态势上我们充满信心。”施文韬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4月18日上海车展期间,施文韬和孟侠接受了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小范围媒体采访,以下为采访实录,有删节。
《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如何评价一季度中国市场的“价格战”?
孟侠:价格的竞争非常激烈,中国是充满竞争的市场,很多用户都期待着折扣,这是正常现象。出现价格战有一些客观原因。就燃油车而言,今年夏天会有新的排放标准,有些受到影响的车型将来可能不能上牌了,所以肯定要降价,具体如何解决会由主管部门决定。2021年,我们看到过同样的发展趋势,我们并不为之感到紧张。
我们会有一些市场促销举措,但从长远的品牌角度来说会保持价格稳定。
中国市场仍是不断增长的市场,接下来几年,中国车市的增量是600万至800万辆,相当于整个德国市场的体量。大众汽车要参与到这个不断增长、充满竞争的市场中去。我们深深植根于中国市场,我们认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在中国。
《21世纪》:对中国今年的车市和新能源车市有着怎样的预测?
孟侠:我们对今年中国市场的判断大约是2200万辆的规模,这也是行业机构做出的预估,其中包括800万辆新能源车。
根据我们的预测,新能源汽车的潜力非常大,销量会占整体市场的35%左右,增长相当强劲。我们相信这个趋势会持续下去。
大众汽车今年的市场走势会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季度,由于补贴取消以及连锁效应,一季度的表现并不突出;第二个阶段,整个市场去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非常疲软,所以,同比和环比上都会呈现增长势头;第三个阶段,我们目前有一些规划,会在今年下半年体现在市场表现上。
《21世纪》:大众对今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有怎样的预期?
孟侠:今年前两个月,ID.系列产品的销量并不太理想,但2月到3月环比实现翻倍增长,良好的趋势在持续。我们预计,全年ID.系列产品销量将有所增长,但具体增长目标暂时无法披露。
我们期望总销量对比去年有所增长。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很快,这给我们带来一些挑战,我们目前在燃油车市场占比更高,但两者都会保持增长。
《21世纪》:大众汽车依然是中国最畅销的乘用车品牌,但市场份额在下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重新回到之前的地位?
孟侠:我们有着非常大的用户群体,覆盖多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有着完备的充电网络,方便新能源汽车使用。对于仍需要燃油车的消费者,我们为其提供了20多款车型。所以,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必须两者并重。
在燃油车市场,我们不仅没有失去市场份额,还增加了市场份额,这体现了大众汽车的优势。
在新能源市场,我们正在快速赶上。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34%,至2025年销量占比将达到50%。我们希望加强新能源领域的表现,继续提升总体市场份额。
接下来我们将致力于实现碳中和,实现净零排放,践行“Way to Zero”战略,专注于纯电动车。
一季度,中国纯电动汽车增长6%,插电式混动汽车增长83%。当前,有部分中国消费者需要小容量电池,但也希望有更长的续航里程,插电式混动是最优解决方案,但在当下的插电混动领域中,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我们目前的方案,并不一定能完全契合这部分人的需求。
在中国,我们着眼于长期发展,始终关注市场的变化,也会用更多的纯电动产品来实现向纯电动车的转型。
《21世纪》:除了电动化、智能驾驶之外,中国消费者也非常关注智能座舱。大众汽车在智能座舱方面会有哪些提升?车机系统会有哪些提升?
孟侠:中国汽车行业的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高的技术含量,非常注重用户体验。不同品牌用不同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大众汽车充分认识到了这些趋势和需求。
我们的战略非常清晰,持续加速电动化转型,推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我们一直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研发。同时,CARIAD中国研发人员会翻番,把以前在德国的研发放到中国本土来做,而且我们也和中国企业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
大众汽车和中科创达的合作,专注于数字化功能,提升信息娱乐系统等方面的用户体验。在自动驾驶方面,我们与地平线建立合资企业,目前合作正在加快推进中。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将更强的高级驾驶辅助技术和高级自动驾驶技术融合到MEB平台。
显而易见,整个技术生态分成了不同的部分,而中国的生态独树一帜,欧洲和美国的生态也各具特色,不同地区之间几乎没有重叠。所以,我们强调“在中国,为中国”战略,针对中国独特的技术生态。过去我们采用全球化的做法,现在将更加专注于当地市场。
《21世纪》:放眼未来,大众汽车有没有机会在中国复制燃油车时代的辉煌和地位?
施文韬:在新能源领域,大众汽车是比较早的入局者,入局的方式也持续而坚定,这几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纯电动车的发展。
在未来两年左右,将看到大众汽车的新面貌,我们的产品、服务、与用户的互动,都会有较大的不同。我们希望能够呈现出一个全新的大众品牌,一个更受用户喜爱的大众品牌。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复现以往的辉煌。并且,中国对我们来说就是本土市场,在发展态势上我们充满信心。
《21世纪》:2022年北美市场对大众汽车盈利贡献很大,美国政府也在电动车方面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吸引全球车企投资。怎么看待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的不同特点?大众汽车对两个市场会有战略倾斜吗?
施文韬:美国政府推出了一些非常有竞争力的产业政策,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中国市场在相关规划上有前瞻性和长期性。中国市场具有比较好的延续性,美国跟进也是比较自然的事情。欧洲过去注重汽车产业,现在反而成为了后来者,尤其在产业政策方面与中国和美国相差甚远。
所以,在不同的区域,大众汽车所面临的局面有所不同,尤其是在中国和美国市场感受到了向上发展的强劲势头。
大众汽车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我们也在美国进行了投资,以往美国市场并不是我们的优势市场,但是基于目前的情况和规划,我们可以在美国推广途昂等车型,推动在当地的增长。
中国毫无疑问是我们的重心,在时间和资源上要占到40%-50%左右,中国仍是中流砥柱。
《21世纪》:一些中国车企正在进入德国等欧洲市场,在欧洲中国车企是否会对大众汽车造成冲击?
施文韬:中国品牌正在进入德国市场。从盈利角度看,德国、欧洲市场的盈利还是不错的。这是中国品牌进入欧洲市场特别是北欧市场的重要原因。
六十年代,当日本车企进入欧洲时,欧洲车企也受到过挑战。后来是韩国品牌,现在则是中国品牌。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不过,最重要的始终是要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竞争会让我们的步伐更加矫健。中国品牌来到德国非常正常,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另外,我们看到,大多中国车企来到欧洲瞄准的是高价位市场,而不是低价位或者主打性价比的市场,他们希望把自己的品牌打出来,而不是一开始就低价竞争。
关键词: